图为路桥区红十字会陈老师演示心肺复苏方法
图为路桥区红十字会陈老师与新华小记者一同演示日常包扎方法
图为新华小记者回答急救相关问题
图为新华小记者急救培训课堂
近年来,由于急救知识匮乏导致错过“黄金救援4分钟”的案例屡见报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救助意识,普及急救知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秉承着这一宗旨,5月26日,路桥区红十字会为新华小记者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应急救护培训课程。
路桥区红十字会的老师们提前准备好了急救包以及带有拼音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书籍。来自红十字会的陈老师向小记者们提问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小记者们都踊跃发言。
为什么要进行急救呢?路桥区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告诉小记者们:有两个原因,第一,救护车到达时间较长,一般在20分钟到60分钟之间;第二,伤者昏迷后大脑处于缺氧状态,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在“黄金四分钟”内,我们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救援。
老师还告诉小记者,在救援之前,我们要判断伤者是否有心跳和呼吸。为了让训练更加有效和安全,我们搬出了模拟人。人工呼吸的要点:首先,要将伤者平躺,检查口中是否有异物,然后将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并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时间大约1-1.5秒。
有的同学提问:我们呼出的不是二氧化碳吗?怎么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呢?
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
在心肺复苏按压的训练环节时,陈老师先教同学们正确的按压手势:两手交叉叠加,利用手掌根部进行按压。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按压和人工呼吸比率为30:2,即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两次,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场方可停止。按压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姿势,手臂需要撑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位置进行按压,身体前倾,利用腰背力量帮助按压。
老师还在课堂上教大家包扎技巧,关节处和非关节处的不同包扎方法以及生活中遇到的流鼻血、伤口出血等情况的应对方法。
在我们生活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学会急救技能更是多了一份对自己和他人的保障。
以当前国内院外急救普及率最高的城市深圳为例,深圳市每100人中也只有1个人接受过院外急救培训,而香港这一比例为1:30,新加坡为1:5,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接受过院外急救培训的,比美国更高的澳大利亚甚至有一半人口学过院外急救。
在今天的课堂上,小记者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虽然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担当救援的重任,但是自我保护意识的种子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感谢路桥区红十字会对青少年的关爱以及对新华小记者路桥组委会青少年社会实践工作的支持。